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我校干部师生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二)

作者:宣传部 点击数量:时间:2025-03-06

春潮涌动,万物勃发。2025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我校广大师生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关注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经历畅谈心得体会。

招生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郑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高度契合。学校招生就业与创新创业工作将重点推进三项行动,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增强招生计划投放的针对性和匹配度。二是强化校企协同,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打通从课堂到岗位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三是升级“工职创客”品牌,打造“双创课程-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全链条培育体系,助力学生从“技能学习者”向“创新实践者”转型。

车辆工程学院院长金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特别是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部署,令人倍感振奋。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对接车辆工程行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示范地。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傅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国两会意义非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围绕教育强国和教育强市的总体部署要求以及全市教育工作大会的重点任务,加大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努力培养“懂应用、懂开发、懂运维、懂智能”的跨专业、复合型新一代软件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设计学院院长李兰:在聆听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内心倍感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设计学院将以新“双高”建设和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为动力,坚持设计类专业群办学特色,围绕数字创意设计产业链,深入探索工坊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金渝琳: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指引我们教育工作方向的重要风向标,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围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构建智能财务、数字营销等课程体系,赋能传统专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康养管理、跨境电商等新兴方向。开展绿色金融、县域经济等实践教育,助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城”协同育人生态,为培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工匠”贡献职教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一要求为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我们将积极响应号召,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与中小学协同合作,构建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全链条发展。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拓展思政场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邱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的政策导向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指明了路径。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核心专业组建专业群,围绕智能终端产业链的设计验证、生产检测、系统集成及系统运维等核心岗位,以服务好、支撑好成渝地区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为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围绕“人工智能+”“5G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创新”等方向推动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迭代周期缩短的特征,促使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必须快速响应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步伐,为地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支撑。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邓冬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信心。职业教育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政策保障到资金投入,从产教融合到国际化合作,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更要立足自身,练好内功,紧密围绕行业需求,聚焦化工领域的前沿技术,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让科研成果更快落地应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实践能力,打造一流的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机械工程学院骨干教师叶爽:在新的征程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认真执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紧抓“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的重要机遇,扎根教学一线,用“工匠精神”打磨教学细节,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用“教育家精神”铸魂育人,培养学生职业使命感,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职教人的智慧力量!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无党派人士魏会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了国家发展的实力与决心,令人深受鼓舞。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报告多处提到“人工智能+”行动,作为高校数字化建设者感受颇深,我将立足岗位职责,积极作为,不断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赋能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设计学院2024级室内设计专业邓淇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我将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绿色设计、智能家居设计等新兴领域,提升数字化设计能力,传承工匠精神,以创新设计服务产业升级和美好生活,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校属各单位

编辑:党委宣传部